碳族
高考说明
|
1.了解碳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碳酸盐的性质。
2.了解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初步了解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掌握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4.了解硅酸盐工业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
考纲解读
|
1.Si和SiO2的结构和性质,CO2和SiO2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2.C、CO、CO2的性质及主要用途,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3.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硅酸及常见硅酸盐的性质
5.常见的硅酸盐产品的特性与应用
|
命题预测
|
本专题知识涉及面广,实际应用性强,命题方向比较灵活,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与基本理论、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糅合在一起,进行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碳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高科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应用点较多,在以后的高考中将会有所体现。当今人们对材料技术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反映新材料、新技术的知识将被移植到命题范围内,考查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这将是命题的趋势
|
|
|
氮族
高考说明
|
- 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 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对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完成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 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
- 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 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性质
- 通过NH3、HNO3、NO、NO2 等有关计算规律的探讨,培养巧解计算的 能力
|
考纲解读
|
1.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对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完成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3.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4.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
命题预测
|
以氮及其化合物为知识背景,考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将是2010届高考的一大特色,另外结合现实生活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将是以后高考的重要方向。
|
|
|
反应速率和平衡
高考说明
|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⑤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
考纲解读
|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①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简单计算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③可逆反应的特点④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及标志⑤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⑥等效平衡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命题预测
|
预计今后的高考有下列趋势: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化学平衡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题,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二是依然会注重对考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考查,如运用图像、等效平衡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更会注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
|
电离平衡、盐类水解
高考说明
|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③了解水的离子积、溶液PH的等概念
④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⑤明确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和表示方法
⑥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
⑦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⑧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⑨会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⑩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⑾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
考纲解读
|
-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掌握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 了解水的离子积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 了解溶液 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 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明确盐类水解的实质,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掌握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并运用此规律比较盐类水解后酸性或碱性强弱,分析酸式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 用盐类的水解及水解平衡移动的知识解释如灭火器原理、肥料施用、溶液配制、明矾净水等问题和现象.
-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 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原因和应用
|
命题预测
|
一、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考查主要是
- 比较某些物质的导电能力大小,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
-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 将电离平衡理论用于解释某些化学问题;
- 同浓度(或同pH)强、弱电解质溶液的比较,如c(H+)大小、起始反应速率、中和酸(或碱)的能力、稀释后pH的变化等等。
这部分知识有近几年高考中主要题型为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道的理解能力和利用电离平衡理论推理能力水的电离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主要考查:
从发展趋势看,在今后的高考中,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仍是命题的重点。关于pH的计算、题设条件可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与字母交替出现。展望今后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适中,推理性会有所增强
三、盐类水解
由于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所以复习时要注意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综合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特别注意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这一题型,这是历年高考的大热门,试题的具体情境可能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是最终形成盐溶液、或盐与酸(碱)的混合溶液,要求比较离子或溶质粒子浓度的大小。通常情况是既与盐类的水解有关,也与弱电解质的电离有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而且特别注重对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考查,要求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四、酸碱中和滴定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管的结构和使用、滴定原理的迁移应用、滴定操作和滴定误差分析。无论哪种类型的滴定,其关键是要正确找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写出正确的等量关系式,然后进行判断或分析。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实验填空题为主,但随着新课标的全面铺开,预计本部分知识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定量计算部分的考查
|
|
|
重要金属
高考说明
|
①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②掌握Mg、Al和 Fe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④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⑤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⑥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
考纲解读
|
- Mg、Al、Fe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金属置换出H2的有关计算、比较
- Al2O3、Al(OH)3、NaAlO2、及Al3+的性质及Fe2+、Fe3+的相互转化
- 围绕Al(OH)3 的有关计算
- 合金、金属腐蚀与保护
- Fe2+、Fe3+、Al3+有关离子共存问题
|
命题预测
|
这部分内容与化学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实验有广泛联系,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因此在试题中能在多种题型中出现。今后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铁三角、Al3+与Al(OH)3及NaAlO2的相互转化、Fe3+和Al3+及AlO2-的双水解、Mg、Al、Fe与酸反应等方面,这些知识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联系化学理论知识,在推断、计算、离子共存、实验、金属腐蚀等试题中有广泛应用。
|
|
|
原电池
高考说明
|
① 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②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③原电池、电解原理的应用
|
考纲解读
|
- 原电池电解池的构成条件,电极名称与反应类型,电极反应式
- 电解规律及pH变化趋势
- 根据电极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
- 根据原电池原理认识几种新型电池的反应原理
- 有关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
- 原电池、电解原理的应用
- 金属腐蚀原理;
- 金属腐蚀快慢的比较;
- 金属的防护
- 金属腐蚀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
命题预测
|
展望今后,高考命题会继续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考查,同时也会出现涉及新能源、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热点问题
电化学从考查的知识点层面上讲,还是考查正极、负极、阳极、阴极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总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及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等问题 ks5u
|
|
|
烃及卤代烃
高考说明
|
①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②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③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立体异构体)。
④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判断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
⑤了解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及卤代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⑥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⑦能根据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其链节和单体,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⑧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和科学使用,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高考资源网
|
考纲解读
|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
①几种烃的代表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及性质;
②利用烃燃烧规律对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式进行推测;
③石油的组成、石油化工、环保等内容;
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本质及原理在新情景中的体现;
⑤键线式中碳、氢原子个数的识别、结构分析、规律归纳等。
|
命题预测
|
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是考查有机化学不可绕开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频繁出现,例如2008年上海、广东、山东考查了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全国II卷考查了烷烃的性质。四川等四个省市考查了不饱和烃的性质。本部分试题难度较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较多,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能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现在的命题重点,再今后的高考命题中有加强的趋势。另外,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能源、交通、医疗、工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生态平衡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应特别注意。
|
|
|
醇、酚
高考说明
|
1. 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醇类的命名方法。
2. 掌握醇类的结构、主要性质、了解几种类型醇(乙二醇、丙三醇)的用途和方法。
3. 掌握苯酚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
考纲解读
|
1. 充分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通过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反应过程中的断键部位,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
2. 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对比乙醇、水的结构,注意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苯酚的酸性、易于取代等性质 高考资源网
|
命题预测
|
醇和酚主要出现在II卷中,题目的设计是利用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进行分析,回答有机物的名称或者官能团的名称、书写结构简式、书写主要的反应类型、书写重要的方程式、书写或者找出有机物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或者设计某些有机物的合成途径,进行有机合成。近几年这类题目年年出现,如药品的化学式、新材料的合成途径、有机物中间体的推导等。其中以醇、酚、醛制等物质及含苯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考查的核心;也有些题目给出一些新信息,能利用新信息产生联想、分解、转换、重组,以解决题目要求的问题 高考资源网
|
|
|
醛
高考说明
|
以甲醛、乙醛为例了解醛基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应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
|
考纲解读
|
醛基官能团联系着醇和羧酸,既有可能被还原为醇,又有可能被氧化成酸。同时,醛基的不饱和性又具有类似烯烃、酮的加成反应的性质,醛分子里的烷基又有烷烃的取代反应的性质。基于此,醛类物质是历年考试的热点。
|
命题预测
|
考点主要有官能团的辨认、典型性质方程式的书写、结构的推断、有机合成、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
|
|
羧酸、酯
高考说明
|
①了解羧基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②了解羧酸与酯间的互为同分异构现象。
③了解酯化反应及酯在酸、碱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实质。
④了解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高考资源网
|
考纲解读
|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①考查羧(乙)酸的结构与性质;②酯化反应与酯的合成;③酯的结构与性质;④考查酯化反应实验 高考资源网
|
命题预测
|
羧酸与酯属于烃的衍生物部分,而烃的衍生物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每年的有机试卷内容,绝大多数属于烃的衍生物部分,此类题目的设计也往往是Ⅱ卷中区分度较好的题目,其中以酯类物质及含苯基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考核核心的题型几乎年年皆有。如药品化学式、新材料合成途径、有机物中间体的推导等。常见题型①有信息题型:题目给出一些新信息,要求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能迅速捕捉有效新信息,并让新旧信息产生联想、分解、转换、重组,以解决题目要求的问题;②物质组成结构推断题:这类题蕴含了对不同知识的及能力的要求,题目灵活,区分度好,常以信息方式给出一些未知化学式。预计高考中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将继续以以上题型为主,除考查热点问题外,还可能出现陌生度高,更加注重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和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题目。仍将出现在II卷中。
|
|
|
有机物燃烧
高考说明
|
掌握常见有机物燃烧规律;应用有机物燃烧规律解决问题
|
考纲解读
|
主要应用于有机物的计算,单独考查有机物的燃烧规律,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一般都穿插在有机大题中考查,而在09年的高考中几乎没有考,只在09浙江卷中一道选择题的一个选项中体现了 高资源网
|
命题预测
|
 从历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应用课本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大的趋势,而根据有机知识来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则是对这一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考查,预计2010年的高考还会有很多地区作为重点来考查的 高考资源网
|
|
|
有机推断
高考说明
|
⑴以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典型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烃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烃类化合物的用途等。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解决一些有关烃类化合物的实际问题。
⑵掌握溴乙烷、乙醇、乙醛、乙酸等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乙二醇、丙三醇等的性质和用途。以乙醇为例了解醇类性质与官能团(羟基)的联系以苯酚为例了解酚羟基在化合物中的作用和酚类物质的性质。以乙醛为例了解醛基在化合物中的作用、醛类物质的化学通性。了解甲酸、乙二酸、苯甲酸、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的结构和性质。以乙酸乙脂为例了解酯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肥皂的制取过程。
⑶熟悉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从中进一步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常见二糖和多糖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用途;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农副产品和化工等知识。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肽的结构特征 高考资源网
⑷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
考纲解读
|
掌握各类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分析其结构和类别。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外界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掌握重要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
命题预测
|
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推导未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此类试题主要为Ⅱ卷的有机框图,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主要为新情境试题。信息类的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点,也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向。因此在解答此类试题时,特别要注意对题示信息的把握 高考资源网
2.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此类试题不仅出现在高考的Ⅱ卷中,有时也涉及到选择部分的内容。
3.以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通过对题示信息、实验现象、有机结构的认识,合成或推断出指定的有机物。此类试题常将合成与推断融合于一起,有时还涉及到有机实验及有机计算,难度较大 高
|
|
|
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考说明
|
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考资源网
|
解读考纲、命题预测
|
1. 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2. 根据油脂的性质推测油脂的分子结构;
3. 淀粉纤维素水解产物及蛋白质的检验;
4. 油脂、糖类、氨基酸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5. 油脂、糖类、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高考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