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讲话稿 > 工作报告 >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文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1-03-05 15:18:43

工作报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1篇

5月8日,市委召开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xx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x书记用“起步早、决心大、机制活、效果好”十二个字简要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常州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阎书记指出,常州发展创新型经济,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而是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使人才成为常州最重要的品牌,人才优势成为常州最突出的优势。我们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决胜未来,就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强的人才队伍,以人才优先引领发展优先,以人才赶超推动经济赶超。会议通报了去年人才工作重点目标的完成情况,下达了今年的指标任务,7个辖市区作了交流发言。

  下面,我对高新区的人才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并对今年的人才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一、充分肯定成绩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引进和培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集聚量质并举。数量上,截止2011年底,全区共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80人,占全市比例为22.4%,其中创业人才168人,创新人才12人;领军型人才落户142名,落户率为78.5%,占全市比例为27.6%;领军人才创业企业从业人员1820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207人,硕士242人,大学本科727人。在领军人才的带动下,全区共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3人、省“333工程”18人、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15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0.4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56万人,高层次人才3053人、海外人才1004人。常州高新区成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质量上,领军型创业人才注册企业130家,注册资本5.08亿元,实际到帐4亿元,其中领军人才货币出资1.8亿元;创业企业实现协议股权融资2.52亿元,实际到帐股权融资1.53亿元;创业企业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家,超1000万元5家,超100万元10家,100万元以下的27家。我区一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引进领军型创新人才,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载体平台初具规模。截止目前,我区建成和在建孵化器、加速器11家,孵化(加速)面积90.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加速器)3家,市级孵化器4家,三晶信息技术孵化器成为全国首家由街道创办的国家级孵化器。孵化器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软件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专业孵化器特色鲜明。通过“民办官助”,民营企业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的热情明显提高,民营孵化器(加速器)分别占到孵化器(加速器)数量和面积的55%和50%。孵化器在孵企业548家,累计孵化企业280家。作为引进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企业加快了“两站三中心”的建设速度,截止2011年底,全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66家,市级以上“两站三中心”是5年前的4倍。

  三是人才服务具有特色。我区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为人才所需,在人才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服务人才的特色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创业初期,“创业导师”服务发挥指路作用。针对领军型人才到区创新创业“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 、以及人才需要完成从科技工作者到科技企业家过渡等现状,我区先后聘请了42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大手拉小手”,为创业人才提供“指路”、“搭桥”、“参谋”的作用,此项服务受到了领军人才的广泛欢迎。在企业成长期,企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我区先后设立了种子基金、与国际知名创投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创投基金,成立了担保公司、科技小贷公司,今年又成立了总规模为3亿元的常创投,基本建立起了科技金融体系,较好地缓解了创业人才企业的资金困难。另外,为了让人才办事顺心、生活安心,我区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行政审批、会计事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护照签证、厂房租赁等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人才子女解决入学问题,成立了留学人员创业促进会、举办“博士太太沙龙”,每年组织召开领军人才年会等,尽最大努力解除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客观分析形势

  当前,我区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生态宜人的国际化新城区、富裕文明的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必须客观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区战略,更加自觉地把人才优先贯穿于科学发展全过程。

  一是创新型园区建设需要各类人才保障。去年,我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的15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12项考核指标中,直接考核人才的指标1项,其他的11项考核指标,绝大部分都和企业的人才有关。“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0家以上”这三项指标能否如期完成是我们能否成功创建的关键。到今年底,预计上述三个指标只能完成考核指标的72%、37%和20%。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人才,不走依靠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之路,要完成上述三个指标绝非易事。

  二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人才支撑。去年,常州市将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数列入了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考核指标,到2014年(本文来自中文范本网www.52qj.com),我区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350名,2006年以来,我们花6年时间引进了180名,在今后的3年时间内,我们还要引进17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任务还相当艰巨。另外,“创投基金规模”、“上市企业数”、“研发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源水平”等考核指标都直接、间接和人才有关,要完成上述这些指标,需要我们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以人才引进聚集来提供保障。

  三是争先进位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的人才工作曾一直在常州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看,兄弟市、区在人才工作上呈现咄咄逼人的态势。金坛市配合“龙城英才计划”,启动实施了“金沙英才计划”,凡登新材料钱海鹏团队2011年成功入选常州市唯一的省“科技创新团队”,获得人才、科技项目资助1800万元,金坛还斥资50亿元打造华罗庚科技园,高起点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溧阳市今年与中关村启动共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重点建设软件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及通用航空产业园和低碳社区等“五园一区”,设立首期资本达5亿元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创投专项基金”,开园以来,已有16个项目签约落户;武进坐拥科教城这一全市最好、最大的创新之核,出台“武进英才计划”,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09个,是我区引进领军人才总数的1.7倍;天宁区正全力推进恒生科技园、黑牡丹天宁科技园等5个创新平台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钟楼区建立了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通过搭班子、给编制、配人员,以事业单位进行运行,同时政府出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企业性质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下设11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至少有1名国家“千人计划”领衔,并独立注册法人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已经签约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1名。从内部看,我区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人才工作上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备。我区2005年出台了《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费和专项资助,今年又出台了《常州高新区拨改投(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了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但面对周边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的政策还不够系统完备,没有形成区域特色。载体平台建设还不适应引才工作需要。我区虽然已建成或在建孵化器有11个,但在孵化面积、功能设施、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能力等方面还难以满足人才创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原有孵化器基本饱和,加速器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园区承载人才项目条件不足,制约了人才引进及创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还不明显。面广量大的企业是引进、集聚各类人才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也是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以企业为主体吸纳和集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我区引进的领军型人才中,创新人才只有12名,占引进领军人才比例的6.7%,比例明显偏低,等等。由于上述一些原因,我区虽然在引进领军型人才的数量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人才项目的质量却有下滑趋势,不利于招才引智工作良性发展。

  三、扎实推进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市委下达的2012年度“龙城英才计划”重点目标任务和我区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区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各专题园区分解下达了全区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部分,其中人才引进、人才培育是定量指标,人才工作政策制定、重点招才引智活动是定性指标。在人才引进考核上,对人社、科技等职能部门重点考核网上注册申报数,对镇、街道和园区重点考核人才项目签约数,以人才注册企业为签约落户标志。在人才培育考核上,主要按照人才培育政策的渠道和途径,按照有途径给任务的原则分配指标。比如,针对创新团队的考核,目前能申报省“创新团队”的主要有8种对象,涉及5个部门,即科技创新团队由科技局受理并负责,现代服务业企业、软件物联网企业、文化企业申报创新团队由经发局受理并负责,服务外包企业申报创新团队由商务局受理并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申报创新团队由社会事业局受理并负责,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创新团队由农业局受理并负责,我们在下发的《引才工作指南》中对重要政策申报流程进行了明确,方便大家更好地把握。在重点招才引智活动上,全年共计划参与或举办13场重点招才引智活动,其中区人才办将组织到美国、日本开展两次人才政策环境推介会,商务局负责一场加拿大人才对接洽谈会,各专题园区负责举办7场境内人才政策环境推介会,参加市人才办组织的3场境内“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在人才政策制定上,除抓好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外,我们还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区人才办要牵头制定《常州高新区建设人才高地实施意见》。人才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各类人才“家底”,分类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在10月底前要制定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党政人才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高技能人才开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名师名医引育、现代农业人才引育等实施意见,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完整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激发人才活力。

  二是把握工作重点。首先要学习吃透政策。要对“龙城英才计划”政策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只有吃透了政策的实质,才能宣传好政策,利用好政策去引人才。区人才办已编印了《人才工作政策选编》,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人才政策,对好的人才项目,在鼓励其申报“龙城英才计划”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宣传好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团队”、“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高新区拨改投(贷)等政策,集聚各类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区人才办将在这次会议结束后,分片组织开展人才政策培训,希望广大企业家、人才工作者能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运用好人才政策。其次要摸清人才需求。在产业人才需求上,要针对“两主四新两特”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从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和创新要素出发,依据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提出具体的人才引进目标、任务和方向,制定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引才指导。在企业人才需求上,要主动上门、逐家走访重点企业,摸清企业人才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编制企业人才需求目录。第三要多措并举引才。今年,我们将在引才方式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引才实效。开展活动引才,综合运用人才环境政策推介会、产学研对接、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常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与人才之间的沟通对接。各镇、街道和专题园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开展招商引才,区人才办将会同商务局共同推行“招商+招才”工作模式,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招商引资活动带着招才任务去,带着人才项目(信息)归。开展以才引才,广泛联系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常州市“领军人才”以及“科技镇长团”等高层次人才,挖掘其师承关系、同窗同事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借助高端人才的各种人脉资源以才引才。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今年,我们已将人才工作列入全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的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选优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体系。区人才办要加强工作的督查、推进和考核,经常分析问题,定期通报情况,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篇

同志们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x同志总结了近年来全区的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了下步重点任务。总的来看,近年来,区委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文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了拓展与名校名院、地企共建的人才合作交流,紧扣产业发展集聚培养使用人才,实现了战略储备、能力提升与事业发展的精准对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与我区各类人才的艰苦奋斗是紧密相连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各级各类人才致以亲切问候对广大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人才资源是吸引资本、带来项目、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中山先生曾发自肺腑地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对社会的综合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把人才列为比美元、军事更加重要的国家核心战略。日本自2011至今,三次推出放宽外国人签证、居住限制以及降低永住资格申请门槛的政策,专门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收入人才。此外,国内经济实力遥遥领先的东部沿海省份,如在全国人才发展状况统计中排名靠前的省,人才贡献率在全国分别排在前列,经济总量(gdp)在全国排名也排在前列。从全省来看,为了赢得雄厚的人才资源,赢得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各地在人才工作上纷纷发力、你追我赶。x新出台了“人才36条”重大政策,x实施“千英百团”计划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x公开招录引进全日制博士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我市也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人才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可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制高点。全区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

(二)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从我区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兄弟区县相比,与转型跨越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还相对偏少。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不足全市的x/x,属于“人才资源小区”。二是人才结构还不够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只占x,硕士研究生仅占x;

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明显不足,成为制约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缺少高层次科研机构,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才引进与流失并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在人才工作上的严峻态势,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的战略机遇与自身优势。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我省自贸区正式获批、我市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市委系列“育才”工作方案的出台,我区正在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由黑色高碳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变,由采掘文明向“智”造文明转变。这些战略开发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区域发展,更有利于发现、培养人才。要充分利用以上战略机遇来引才、聚才。除区域战略优势外,我区自身特点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械装备制造、钒钛材料、康复育才器具、新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阳光育才、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将更加突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之,我区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才利用率相继提升,人才与区域发展愈加融合。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顺势而为,围绕建成“产业兴盛、城市繁荣、环境优美、民生殷实”的现代幸福美丽城区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把握人才工作关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要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用全区实施“三大产业集群”巨大发展潜力和“四大为民工程”的美好前景,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一要围绕转型升级抓引进。抢抓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育才旅游目的地”的机遇,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特别是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能源、钒钛材料、阳光育才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面向全国广揽一批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二要着眼技术合作抓引进。以发展和提升我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科技合作、技术入股、知识产权等方面入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立足创新创业抓引进。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形式,吸引更多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入驻全区,促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良性互动。

(二)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对我区来讲十分迫切,但培育一支总量大、素质高的本土人才队伍,也同样重要。一是要依托基本教育“育”人才。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院院所、职业学校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快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二是要围绕企业和项目“育”人才。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梁,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缺乏是我区人才工作的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依托现有企业人才规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实施全区工业优势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和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农业拔尖人才,使其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领头雁、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结合“项目推进年”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引进中发现人才,在项目推进中检验人才,在项目推进中考察人才,在项目达效中选用人才。三是要立足实践锻炼“育”人才。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乡镇、农村、企业、社区流动,向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流动,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认真总结我区上挂、下派、到企业挂职等跨行业、跨条块、跨领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和办法,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创新争优,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三)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既能适应当地发展战略,又能促进人才发挥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要突出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优。二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突出问题导向,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突破人才身份限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创新规律,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项目在职创办企业。三是要把载体建设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重构为核心,把握x工业园区被授牌“我省育才器具产业园”,成为我省唯一专业康复辅助器具制造园这一优势,加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合作在全区成立分中心的步伐,打造西南地区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教育系统工作室、x个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全区众创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现有重点行业领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四是要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完善区领导联系突出人才制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社保、税务、职称申报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全区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部门要深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跨部门工作协调,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筹推进全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育人、引才、用才的牵线搭桥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

同志们人才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我们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强区的战略,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全区、奉献全区,开创出全区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全区发展而充分发挥才干的良好局面。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篇

同志们: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X 同志总结了近年来全区的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了下步重点任务。总的来看,近年来,区委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文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了拓展与名校名院、地企共建的人才合作交流,紧扣产业发展集聚培养使用人才,实现了战略储备、能力提升与事业发展的精准对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与我区各类人才的艰苦奋斗是紧密相连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各级各类人才致以亲切问候!对广大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人才资源是吸引资本、带来项目、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中山先生曾发自肺腑地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对社会的综合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把人才列为比美元、军事更加重要的国家核心战略。日本自 2011 至今,

  2 三次推出放宽外国人签证、居住限制以及降低永住资格申请门槛的政策,专门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收入人才。此外,国内经济实力遥遥领先的东部沿海省份,如在全国人才发展状况统计中排名靠前的省,人才贡献率在全国分别排在前列,经济总量(GDP)在全国排名也排在前列。从全省来看,为了赢得雄厚的人才资源,赢得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各地在人才工作上纷纷发力、你追我赶。X 新出台了“人才 36 条”重大政策,X 实施“千英百团”计划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X 公开招录引进全日制博士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我市也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人才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可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制高点。全区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

 (二)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从我区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兄弟区县相比,与转型跨越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总量还相对偏少。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不足全市的 X/X,属于“人才资源小区”。

 二是人才结构还不够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只占X%,硕士研究生仅占 X%;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明显不足,成为制约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是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缺少高层次科研机构,人才的作

  3 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才引进与流失并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在人才工作上的严峻态势,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的战略机遇与自身优势。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我省自贸区正式获批、我市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市委系列“育才+”工作方案的出台,我区正在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由黑色高碳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变,由采掘文明向“智”造文明转变。这些战略开发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区域发展,更有利于发现、培养人才。要充分利用以上战略机遇来引才、聚才。除区域战略优势外,我区自身特点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械装备制造、钒钛材料、康复育才器具、新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阳光育才、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将更加突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之,我区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才利用率相继提升,人才与区域发展愈加融合。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顺势而为,围绕建成“产业兴盛、城市繁荣、环境优美、民生殷实”的现代幸福美丽城区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

  4 发展,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把握人才工作关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 川“引人才”。要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用全区实施“三大产业集群”巨大发展潜力和“四大为民工程”的美好前景,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

 一要围绕转型升级抓引进。抢抓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育才旅游目的地”的机遇,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特别是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能源、钒钛材料、阳光育才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面向全国广揽一批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要着眼技术合作抓引进。以发展和提升我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科技合作、技术入股、知识产权等方面入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要立足创新创业抓引进。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形式,吸引更多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入驻全区,促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良性互动。

 (二)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重点领

  5 域急需紧缺人才对我区来讲十分迫切,但培育一支总量大、素质高的本土人才队伍,也同样重要。

 一是要依托基本教育“育”人才。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院院所、职业学校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快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二是要围绕企业和项目“育”人才。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梁,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缺乏是我区人才工作的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依托现有企业人才规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实施全区工业优势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和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农业拔尖人才,使其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领头雁、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结合“项目推进年”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引进中发现人才,在项目推进中检验人才,在项目推进中考察人才,在项目达效中选用人才。

 三是要立足实践锻炼“育”人才。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乡镇、农村、企业、社区流动,向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流动,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认真总结我区上挂、下派、到企业挂职等跨行业、跨条块、跨领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和办法,统筹推进党政

  6 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创新争优,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三)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既能适应当地发展战略,又能促进人才发挥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

 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要突出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优。

 二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突出问题导向,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突破人才身份限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创新规律,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项目在职创办企业。

 三是要把载体建设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重构为核心,把握 X 工业园区被授牌“我省育才器具产业园”,成为我省唯一专业康复辅助器具制造园这一优势,加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合作在全区成立分中心的步伐,打造西南地区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教育系统工作室、X 个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全区众创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现有重点行业领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四是要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完善区领导联系突出人才制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社保、税务、职称申报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全区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部门要深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跨部门工作协调,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筹推进全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育人、引才、用才的牵线搭桥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

 同志们!人才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我们要 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强区的战略,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全区、奉献全区,开创出全区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全区发展而充分发挥才干的良好局面。

【在2021上半年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的文章

网站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