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工作范本 > 自我鉴定 > 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范本正文
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范本

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范本

更新时间:2011-04-17

自我鉴定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范本》,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特拟订本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行为习惯。

  二、具体内容:

  1、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要求学生每次做作业时先认真阅读课本和重温听课笔记,记住有关的公式、规律,然后再像对待考试那样,认真解答每一道作业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稍一思考就问别人、看书本,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求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

  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相似,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相似,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2、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求梯形的面积时,可以借助三角形相似,求出相似比,借助底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可求出面积比,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具体措施:

  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听课要“听思”结合。做完题后要反思,不懂的问题要长思,概念规律要深思,关键知识要细思。正面思考受阻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某一思路受阻,就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去思考。

  具体措施:

  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观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如观察教具演示和数学实验,观察数学模型、函数图象、几何图形。通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

  4、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要靠教师来创造。例如,在《分式化简》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结束这节课前的测验中却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化简的方法不能掌握,并且在经过两节课的复习,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令我十分不解。后来,我就给同学们讲,看来这节内容我是教不会你们了,现在请自己自主探究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你们自己来找方法。经过一节课的自主学习,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掌握了化简的知识。

  具体措施:

  1)、探究性。数学问题具有探究性是指为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数学活动问题应该具有发展。题目设计时,可以从教材中延伸问题,也可以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来。这些题目本身具有可探究的余地,在探究中能使学生得到新的发现,从而探究出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在学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后,我提出让学生探究两条直线的距离应该怎样定义?进而让学生探究两个域之间的距离应该怎样定义?

  2)、创造性。探究问题具有创造性是指为课堂教学而设计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应具有一定的可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要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特征,使学生更具活动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问题的设计时,应考虑到问题解决的思路或方法不应只是唯一的,其解答或答案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如讲解相似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可能有几种情况?

  3)、实践性。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教、学、思、做合一,以达到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问题的设计时,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生活背景或来源,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4)、知识性。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能使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使学生参与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及问题发生的全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知识。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规律,这比教师自认为理想的经验和方法要更直观、更实用,使得学生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5、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自信心不足,或是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给我展示的机会;让我说我想说的话;让我在玩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我是特困生,希望老师和同学给我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呢?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习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具体措施:

  1)、设计要科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研讨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合作形式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形式十分多样、活泼,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在班内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也可以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如: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在积极的参与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使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2009.9

【初三数学学生行为习惯教学计划范本】相关的文章

网站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