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讲话稿 > 发言稿 >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正文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更新时间:2021-03-07 14:13:18

发言稿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第1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富民兴国的战略决策,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认真贯彻落实。

我们镇现有**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每年需要实行劳动力培训转移的人数为300人左右。为了切实将这一项富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今后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将成立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工书记、组织委员担任;成员由社保助理、人事助理、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站站长、成教校长组成,确保有专人负责,有培训阵地,有活动经费。

第二,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和现有的培训资源状况,结合各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的数量、文化素质、技能、就业需求等情况,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制订具体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专业设置、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场地安排、培训师资配置等,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班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形式,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地点原则上安排在镇成人校。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列入本镇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挂钩。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各村、各单位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培训转移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向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领导组办公室及时将搜集的用人信息、技术需要信息、劳务输出信息向各村通报。四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各村、各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村、本单位培训转移工作中具体情况的收集、联络工作。五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总结研究培训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举措,研究新思路应对新情况。六是建立评比奖惩制度。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第四,做好培训成果转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能使培训对象尽快转移。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已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在本地就业的,组织、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转移,需要外出就业的,或者需要出国劳务的,加强与职业介绍服务等中介机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出国劳务的愿望。镇工办、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相关职能部门将把参加培训人员纳入劳动力资源库,实现微机管理,并与上级劳动部门联网,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培训成果转化。

总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一定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亲民之举,力争将这项富民工程抓出成效,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第2篇

引言:根据我镇人口统计人员所进行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镇人口总数102085人,劳动年龄内有58554人农村劳动力,其中有男性劳动力人口31230人,而女性劳动力人口则有27324人,普通劳动力54305人、技能劳动力2536人、无劳动力443人、在校生1260人。而在所有的人口之中,年龄段处于16-30岁的有20711人、31-40岁的有11926人、41-60岁的有25916人。我镇劳动力人口充足,全镇大棚蔬菜2万多亩,因此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大棚中从事种、收割、除草、机耕等工作,同时有部分人从事农村自建房、县城小区商品房建设装修等工作,促使了我镇在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我镇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中依旧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水平较低

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一直以来都是我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基本镇情。以我镇的农村劳动力为例,由于我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承包出大量耕地,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虽然本地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就业机会,但是由于人口数量的过多,本地就业工种少、待遇差,外出又有不方便,从而导致我镇就业压力的持续上升,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根据各村委会统计显示:我镇劳动力之中,文盲有1476人、小学文化的有15689人、初中文化的有35342人、高中文化的有3798人、职高有297人、中专有549人、技校有132人,还有1279人则为大专文化水平。这些劳动力在文化水平方面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导致我镇剩余的劳动力在进行转移过程中只能从事服务业、建筑业、大棚蔬菜种植等行业的工作,或者需要靠体力劳动,干劳动强度大和“脏、苦、累”的活,不仅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在工资报酬方面也相对较低,个人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1.2就业歧视现象问题较为严重

虽然当前我镇劳动力在选择工作类型方面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劳动力自身先天条件的制约,致使我镇农村的劳动力受到了歧视性规则和不合理限制政策的影响。我镇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要想获得相应的工作,首先就需要接受相关单位和企业行政方面的审批,并且还要受到各种障碍问题的影响,还要缴纳各种专为农民流动设置的收费项目,存在着明显的就业歧视的现象。同时我镇部分劳动力来到部分地区寻找工作时,还要被收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管理费,子女入学借读费且存在不缴纳社会保险等,因此这其中也明显存在着制度性歧视,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的持续加剧。

1.3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了人们的就业权利,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经营权等具体内容。板桥镇剩余的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多的劳动机会,从而积极的加入到了城市劳动力大军之中。不过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比如部分企业和工厂时常出现工资拖欠、需要缴纳押金、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缴工伤保险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我镇的劳动力无法享受与城镇工人同等的保障和福利。甚至部分劳动力出现了工伤事故之后,也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赔偿。这些问题作为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

二、促进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2.1进一步的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是推進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其中。因此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国家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期间,需要提高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重视。之所以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和形势有了显著的变化,二、三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企业,在发展二、 三产业的过程中应给予政策、技术、资金的支持,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地政府也要积极引进好的企业落户本地,就进就地吸纳劳动力。

2.2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

当前我镇剩余劳动力在文化知识水平方面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员都是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因此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我镇的劳动力被转移到其他地区之后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类型的工作,对于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因此为了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善,我镇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相应的改善,应该逐渐抛弃以学历为主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对劳动力进行基础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劳动力专业、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我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以促进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2.3做好农村劳动力服务建设的工作

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服务是我镇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对于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视,维护好云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就业情况,有利于对拟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更多的指导培训,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帮助转移就业。还要搭建更加完善、覆盖面广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了避免农村劳动力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受到黑中介诈骗,需要对劳动力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并且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可靠的职业介绍,对出现的纠纷有关部门要帮助维权。村委会对在家老人和子女给予关心帮助,医保要对外出务工者住院报账提供全国联网结算报销服务、务工地应帮助农民工子女就学,工程中标后要缴存工资保证金,推行工资银行代发,让农民工可以参加工伤保险等措施。各地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镇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水平较低,同时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并且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善,不仅需要进一步的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同时还需要做好农村劳动力服务建设的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我镇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持续进行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持续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第3篇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把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心环节来抓,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劳务中介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访维权一条龙服务”的促进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3613人,占总劳动力的84.2%,其中转移妇女劳动力16820人,占转移劳动力的48%,全镇劳务收入达20801.4万元,其中妇女劳务收入近亿元,跨出家门挣大钱,已成为我镇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妇女劳力转移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幅度日趋缓慢,如何才能使妇女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已成为我镇妇联面临的一道难题,1999年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当时的星一村,全村1110多人,外出务工的就有346人,仅外出打工收入就达220多万元,全村人均2000多元,而规模相当的西冒村,全村只有84人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只有500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把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党委政府作了回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决定把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搞好妇女劳动力转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是抓网络建立:镇上成立了由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企管站、劳动就业办公室、成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明确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妇女主任,担任劳务输出联络员和信息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召开协调会议,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镇村纵向的工作网络。
二是抓责任制的建立。为强化镇村两级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镇建立了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村长、妇女主任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劳务输出任务。并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大大增强了各村妇女主任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全镇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成立中介机构,兴办镇级劳务市场。全镇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八家,还有一家正在筹建之中,因镇村合并精减下来的原大狄村妇女主任石太兰,缫丝厂下岗女工吴秀芳,下岗不失志,先后带头兴办起“**镇劳动就业服务站 ”、“**镇盛达职业介绍所”两家中介机构,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业务越做越大,自2000年以来先后向上海、浙江、苏州等地输送女工6000人,成为**镇劳务市场的领头羊。
四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女劳动力输出档案。我们对全镇21个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全镇待转移劳力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镇有妇女劳力22555人,已转移16820人,全镇尚有5735名妇女未转移,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未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识、技术技能进行分档归类,为岗前培训和向企业输送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二、宣传发动,激励妇女外出创业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中,逢会必讲劳务输出的意义和妇女外出劳务的好处,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妇女反复宣传,妇女外出劳务能使妇女经济上日趋独立。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亦将随之提高,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和发掘妇女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妇女,感召妇女。贫困妇女吴美琴通过劳动中介去上海电子厂打工,年收入万元以上,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我们将这一典型事例在全镇广为宣传,一石击起千层浪,从而激发了全镇妇女创业就业的激情,消除了固守本土、小富即安、害怕受骗上当等消极畏难情绪,树立起跨出家门,共同挣钱,外出打工,就能快富的新观念,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我镇妇女特别是青年女性的新追求。

三、定单培训,为农村妇女外出劳务打基础

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是劳务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等提高,往往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劳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在强化初中毕业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办法,开展“定单”培训,我们走出去,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等方面的要求,然后用请进来的办法,请用人单位来我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举办电子、服装、花木等培训班50期,培训劳务人员6135人次,其中妇女3421人,今年上半年,就开办服装培训班2期,电子班2期,花木班2期,培训妇女400多人次。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为妇女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指导方式和服务工作方面,必须努力创新,为此我们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管理,增强中介服务的能力和信誉。 镇妇联配合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把八家民营中介公司组织起来,统一抽调60多人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统一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统一中介服务的收费和工作流程,实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镇劳务市场与上海、浙江、苏州等地的工厂企业建立起正常的业务关系,不但使我镇的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还在为周边的市县服务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上海英华达等企业每次招工时,优先录用我镇输送的人员。
(二)强化维权,保障外出妇女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常常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为保障我镇外出妇女权益不受侵犯,首先我们要求中介公司与信誉较好,劳保待遇较多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镇外出劳务妇女提供基本保证,其次,我们在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妇女学法、懂法、守法。在输送妇女进厂时,还给每人赠送一份材料袋,内装妇女权益保障、劳动法、合同法等学习材料,并附上致外出女工及女工家长的一封信,使女工进厂后能经常学法,同时我们还教育妇女自觉遵守厂规厂纪,保证女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我们协同中介部门及时赴厂帮助调解处理,最大限度地维护女工权益。同时,我们在上海、苏州等地还设立了办事处,参与厂方的管理,及时关心女工工作生活情况,对用工方违反合同,辞退的女工,我们为女工极力争取厂方补偿,并积极为其联系合适厂家,直到女工再次就业为止。
(三)关注特殊群体,优先安排转移困难妇女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妇女、军嫂、三峡移民就业,岗前培训时,我们对一些贫困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对贫困户劳动力转移采取优先安置的扶持政策,此举使我镇不少结对扶贫户找到了较好的就业岗位,如三峡移民杨长斌刚落户我们**镇,针对其具备熟练缝纫工的优势,经多方联系协调,该同志已在新办的独资企业——雅尔美服饰有限公司落实了就业岗位。

五、发展二、三产业,促使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

搞好劳务输出必须坚持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同步,就业与创业并重,才能实现由农到工的大转移。为了确保妇女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几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个体民营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一是针对本镇绣花、绗缝的优势,鼓励女能人兴办服装、绣花、绗缝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03年度受南通市妇联表彰的劳动力转移先进个人、绣花能手徐梅兰,投资200多万元兴办起绣品厂,目前已有工业机120台,电脑绣花机9台,吸纳妇女劳动力200多人,同时在全镇兴办起20多个绣花点,在她的带动下,全镇共有绣花、绗缝厂10多家,绣花、绗缝加工点30多个,全镇有近5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花绗缝业。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身为镇妇联主席的我,自觉服从党委、政府分工,远赴宁波、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从洽谈到试投产仅为两个月的雅尔美服饰公司已吸纳女工80多人,产值7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准备扩大投资,组建雅尔美集团,预计能吸纳女工500多人。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工业企业677家,吸纳工人6025人,其中用工人数达100人以上的企业就有16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各类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3302家,从业人员达72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13289人中,妇女劳动力就占了80%。

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先进镇相比,差距更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妇女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开拓劳动力市场新领域,同时拓展国外劳务输出业务,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妇女劳动力800人,使我镇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相关的文章

网站使用说明